目的 探討關節鏡下“小開窗”經肌腱修補術治療岡上肌腱關節側撕裂(partial articular-sided supraspinatus tendon avulsion,PASTA)損傷的中期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4月符合選擇標準的39例PASTA損傷患者臨床資料,均接受關節鏡下“小開窗”經肌腱修補術。男13例,女26例;年齡43~76歲,平均63.7歲。9例有外傷史,其余30例均無明顯誘因。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肩關節上舉疼痛伴抱抬抗阻試驗(+)。出現癥狀至該次入院時間為3~21個月,平均8.3個月。以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肩關節評分、美國肩肘外科醫師協會(ASES)評分以及肩關節前屈、外展和外旋活動度評價肩關節功能,MRI檢查評估岡上肌腱愈合情況、肌腱連續性和張力,末次隨訪時統計患者滿意度。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4~71個月,平均46.9個月。術后24個月VAS評分、UCLA評分、ASES評分均較術前改善(P<0.05)。肩關節前屈、外旋活動度術后3、24個月優于術前,術后24個月優于3個月,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外展活動度術后3個月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個月時優于術前及術后3個月(P<0.05)。末次隨訪時,患者對手術療效非常滿意30例(76.9%)、滿意5例(12.8%)、不滿意4例(10.3%)。術后6個月31例患者行MRI復查,其中28例岡上肌腱愈合、結構完整、張力良好,3例肌腱再撕裂。結論 關節鏡下“小開窗”經肌腱修補術治療PASTA損傷中期療效滿意,肌腱再撕裂風險低。
目的 探討關節鏡下雙滑輪縫線橋修補岡上肌腱撕裂的早期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7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38例岡上肌腱撕裂患者,均采用關節鏡下雙滑輪縫線橋修補撕裂的岡上肌腱。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齡43~77歲,平均61.5歲。左肩15例,右肩23例。7例有外傷史,余31例無明顯誘因。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肩關節上舉疼痛,抱抬抗阻試驗(+)。出現癥狀至入院時間6~19個月,平均10.3個月。記錄術前及術后3、12個月肩關節前屈、外展和外旋活動度;術前及術后12個月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肩關節評分和美國肩肘外科醫師協會(ASES)評分評價肩關節疼痛及功能。術后3~6個月MRI評估肌腱愈合情況、肌腱連續性和張力,末次隨訪時統計患者滿意度。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38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34個月,平均23.3個月。術后12個月VAS評分、UCLA評分及ASES評分均優于術前(P<0.05)。術后3、12個月肩關節外旋活動度均較術前明顯改善,術后12個月較3個月時進一步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肩關節前屈和外展活動度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12個月較術前及術后3個月均明顯改善(P<0.05)。術后3~6個月28例患者行MRI復查,其中25例岡上肌腱結構完整、張力良好、肌腱愈合,3例發生1型再撕裂;余10例患者對療效滿意拒絕再次MRI檢查。末次隨訪時,患者對療效非常滿意29例(76.3%)、滿意6例(15.7%)、不滿意3例(7.8%)。 結論 關節鏡下雙滑輪縫線橋技術可以實現縫線橋手術效果,降低手術費用和2型再撕裂率,早期臨床療效滿意,但術后3個月內肩關節活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