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suu4q"><option id="suu4q"></option></td><table id="suu4q"></table>
  • <sup id="suu4q"></sup>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曹萍" 1條結果
    • 納米聚吡咯/甲殼素復合膜的制備及其生物相容性觀察

      目的 制備納米聚吡咯(polypyrrole,PPy)/甲殼素復合膜并觀察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納米 PPy,與殼聚糖共混并成膜后,進行乙酰化改性得到納米 PPy/甲殼素復合膜(A 組),制備殼聚糖膜(B 組)及經乙酰化改性得到的甲殼素膜(C 組)作為對照組,使用掃描電鏡、紅外光譜觀察等方法對納米 PPy、各組膜進行鑒定并測定其導電性。將 3 組膜與雪旺細胞體外共培養,采用倒置顯微鏡觀察、活細胞染色、細胞計數、免疫熒光染色等方法觀察膜的體外生物相容性,使用溶菌酶溶液評價膜的體外降解情況。 結果 納米 PPy 合成后,經紅外光譜觀察,顯示在 1 543.4 cm–1 和 1 458.4 cm–1 處出現 PPy C=C 的特征振動吸收峰;掃描電鏡觀察發現納米 PPy 的粒子聚合體直徑為 100~200 nm。3 組膜制備后,紅外光譜觀察顯示,A、C 組膜出現乙酰化改性后的 1 562 cm–1 左右的酰胺 Ⅱ 譜帶特征峰,顯示 A、C 組膜成功乙酰化成甲殼素。導電性檢測顯示 A 組膜的電導率為(1.259 2±0.005 7)×10–3 S/cm;B、C 組膜均未檢測出電導率。掃描電鏡觀察到 A 組膜表面有均勻分布的納米 PPy 聚合顆粒,對照組光滑平整,顯示納米 PPy 與殼聚糖共混并改性后成功得到導電納米 PPy/甲殼素復合膜。將雪旺細胞與 3 組膜共培養,經二乙酸熒光素活細胞染色、可溶性蛋白-100 免疫熒光染色及倒置顯微鏡觀察發現,培養的雪旺細胞存活,功能狀態良好;共培養 2、4 d 后,細胞計數顯示 A 組膜上細胞增殖數量顯著多于 B、C 組(P<0.05),顯示 A 組膜表現出比對照組更強的支持細胞黏附增殖的能力。膜的體外降解觀察發現各時間點 A、C 組膜體外降解率均顯著高于 B 組(P<0.05),表明同等條件下乙酰化改性處理的膜降解性能優于殼聚糖膜。 結論 納米 PPy 與殼聚糖可成功共混并順利乙酰化改性,所得納米 PPy/甲殼素復合膜導電可降解,具有較好的體外生物相容性。

      發表時間:2018-07-30 05: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td id="suu4q"><option id="suu4q"></option></td><table id="suu4q"></table>
  • <sup id="suu4q"></sup>
  • qun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