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suu4q"><option id="suu4q"></option></td><table id="suu4q"></table>
  • <sup id="suu4q"></sup>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周瑞" 1條結果
    • 33 例直腸間質瘤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

      目的 總結直腸間質瘤(rectal stromal tumor)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方法,并分析其預后影響因素。 方法 回顧性分析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于 2008 年 1 月至 2014 年 11 月期間收治的 33 例直腸間質瘤患者的臨床病理學資料。 結果 33 例直腸間質瘤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腹部不適 21 例,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 15 例,便血 13 例,肛門疼痛 9 例;CT 和 MRI 表現為盆腔邊界清楚的軟組織腫塊,向腸腔內、外突出生長,密度及信號不均,可見壞死、鈣化和出血。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示:酪氨酸激酶受體(CD117)陽性 31 例,造血干細胞抗原(CD34)陽性 28 例,平滑肌肌動蛋白(SMA)陽性 15 例,波形蛋白(vimentin)陽性 13 例,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陽性 3 例。治療方法:局部切除術 13 例,低位前切除術 11 例,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5 例,保守治療 4 例。26 例手術患者接受了伊馬替尼治療。術后所有患者均獲訪,隨訪時間為 10~102 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 58 個月,隨訪期間,發生復發或轉移 8 例,死亡 15 例。多因素 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結果表明,術后復發和轉移是直腸間質瘤的預后影響因素〔RR=19.338,95% CI 為(2.821,132.568),P=0.003〕,隨訪期間發生復發和轉移患者的生存情況較差。 結論 CD117 和 CD34 是診斷直腸間質瘤的有價值的指標,手術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療方式。

      發表時間:2017-12-15 06: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td id="suu4q"><option id="suu4q"></option></td><table id="suu4q"></table>
  • <sup id="suu4q"></sup>
  • qun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