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醫科大學婦兒臨床醫學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福建省兒童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醫院) 神經內科(福州 35001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全世界有超過6 500萬癲癇患者, 癲癇致殘率、致死率高,且疾病帶來的社會負擔和心理負擔嚴重。癲癇病因復雜,發作形式多種多樣,臨床表現和病因學均存在很大的異質性。目前癲癇病因分為六大類:結構性、遺傳性、感染性、代謝性、免疫性和神經退行性。癲癇免疫性病因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補體作為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通過促進炎癥反應、影響突觸缺失及修剪失衡、形成膜攻擊復合體等參與癲癇發生發展,在癲癇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人源性C1酯酶抑制劑、單克隆抗體Eculizumab/Ravulizumab,已在癲癇中被用于補體靶向治療。但癲癇與免疫的關系復雜,揭示補體在癲癇發生、發展及治療中的作用,仍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引用本文: 胡春輝, 林濱榕, 周有峰. 補體在癲癇發病機制及靶向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癲癇雜志, 2023, 9(6): 492-497. doi: 10.7507/2096-0247.202308011 復制

  • 上一篇

    人工智能應用于癲癇的全球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
  • 下一篇

    癲癇遺傳性發病機制及植物性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