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 · 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成都 61007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通過與傳統開放手術比較,探討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治療晚期胸腰椎轉移瘤的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57例晚期胸腰椎轉移瘤患者臨床資料。其中,26例接受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機器人組),31例接受傳統開放手術(傳統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病變節段、原發腫瘤部位以及術前Tokuhashi評分、Tomita評分、脊柱腫瘤不穩定評分(SIN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DI)、Karnofsky評分、神經功能Frankel分級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比較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觀察時間、輸血情況、并發癥情況以及生存時間,基于術后4 d內CT參照Gertzbein-Robbins分級標準評價植釘準確性,采用VAS評分、ODI、Karnofsky評分、Frankel分級評價患者疼痛、功能及生活質量恢復情況。結果  術中機器人組及傳統組分別植入257、316枚螺釘,兩組植釘準確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傳統組相比,機器人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ICU觀察時間縮短,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費用、輸血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8~32個月,平均14個月。兩組術后7 d 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1、3個月機器人組優于傳統組(P<0.05)。機器人組術后ODI變化值優于傳統組(P<0.05),術后Karnofsky評分變化值、Frankel分級變化情況與傳統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機器人組中位總生存時間為13個月[95%CI(10.858,15.142)個月],傳統組為15個月[95%CI(13.349,16.651)個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61,P=0.454)。結論 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治療晚期腰椎轉移瘤患者能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失血及術后輸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引用本文: 李佳鴻, 林書, 唐六一, 胡豇, 萬侖, 張坤, 梁偉民, 王珊. 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治療晚期胸腰椎轉移瘤.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3, 37(9): 1113-1118. doi: 10.7507/1002-1892.202305040 復制

  • 上一篇

    “天璣”骨科機器人輔助與徒手經椎弓根行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分析
  • 下一篇

    斜外側腰椎椎間融合術側方血管安全區的MRI影像研究